第十四届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于2024 年12月6-8日在上海市举行。新药研发正在向多学科交叉和创新技术驱动的方向发展,新模态药物及其疗法正在快速改变传统的药物发现与开发模式,对 DMPK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为此,本次会议邀请全国的政融产学研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新形势下的新药创制和精准用药涉及的 DMPK 新问题、新认识、新技术、医药成果转化、药物审批法规政策等系列内容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促进学界和业界 DMPK 研究的合作与发展。
此次会议,王昕教授受邀作“DMPK创新大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的专题报告,并在会议期间接受了学术期刊Metabolism and Target Organ Damage的专访。
王昕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理学药物代谢及创新代谢模型构建。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自然及省部级等课题13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 Commun, Biochem Pharmacol, Pharmacol Res, Acta Pharm Sin B, Theranostics, Drug Metab Dispos, Mol Pharmacol, Toxicol Appl Pharmacol等发表SCI论文68篇,申请发明专利13项已授权8项,主编英文学术专著2部,参编学术专著4部,荣获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家奖和刘昌孝人才奖励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
王昕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创新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特定Cyp系列(CYP2E1, CYP3A1/2, CYP1A1/2, CYP2J)基因敲除大鼠模型(Drug Metab Dispos 2020,2021;Biochem Pharmacol 2016, 2017; Sci Rep 2017),转运体P-gp (Drug Metab Dispos 2019)和Oatp1b2 (Biochem Pharmacol 2019; Acta Pharm Sin B 2020)以及羧酸酯酶2A (Mol Pharmacol 2021) 基因敲除大鼠模型, 并对其基因型和代谢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最近,还成功构建了CYP1A2和OATP1B1人源化大鼠模型(Drug Metab Dispos 2024; Acta Pharm Sin B 2024)。上述创新大鼠模型可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化学物毒性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相关研究,不仅促进了DMPK相关机制的研究,还加强了药物代谢与药理学/毒理学的联系(图1)。
图1 DMPK创新大鼠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此外,课题组在国际上创新性将人和小鼠小肠3D类器官应用到P-糖蛋白(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 2016, 2017),乳腺癌耐药蛋白(Drug Deliv 2017)和多药耐药蛋白(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19)抑制剂的体外高通量筛选(图2),并且基于肠类器官设计新颖生物传感器用于转运蛋白的功能研究(Drug Deliv 2017;Acta Pharm Sin B 2021),以及建立体外评价肠毒性的新方法。此外,还成功构建了心脏和胎盘类器官,用于评估药物的心脏毒性(Chem Biol Interact 2023)和胎盘的转运功能(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24)。
图2 基于肠类器官设计新颖生物传感器用于ABC(P-gp, BCRP, MRP2)转运蛋白的功能研究
附
王昕教授接受学术期刊Metabolism and Target Organ Damage专访链接://mp.weixin.qq.com/s/OcLg8KkV2eMT2OWItN83dQ